为贯彻落实海洋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河海大学海洋学院2016级物理海洋和海洋地质专业的54名同学在龙上敏、邵小路和丁腾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18年10月9-12日前往杭州,依次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浙江省水利与河口研究院和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海洋科学认识实习。
10月9日,同学们首先前往海洋二所,参观了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和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图1),了解了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及相关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情况等。其中,生态实验室的陈建芳主任为同学们讲解了生态、化学和物理海洋之间的交叉应用问题,激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的老师既介绍了多种海底地质勘探和分析仪器,还给同学们分发了银片矿石样品。这些学习过程使同学们了解到以海洋科学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应用大有可为之处,加深了大家对本学科的认识。
图1 海洋二所参观学习:
a)师生合影;b)听取生态实验室报告介绍;c)海底实验室情况讲解;
d)听取SOED国重室讲座报告;e)测量紫云洞断层面的产状;f)宝石山顶的合影
10月10日上午,物理海洋专业的学生听取了海洋二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SOED国重室)一系列讲座报告(图1d)。SOED国重室学术秘书陈小燕老师对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实验室副主任周锋研究员及方玥炜、张华国和陶邦一四位老师围绕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做了专题报告,向同学们展示了SOED国重室的主要科研布局、成果及应用情况,进一步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使其了解到了本学科的前沿课题和成果。
海洋地质专业的同学则前往西湖边的紫云洞-宝石山进行一上午的地质剖面考察(图1e, f)。同学们由此对课本上学到的火山凝灰岩、共轭节理、断层面以及热液充填作用等地质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考察中,同学们在下初阳台的路上,为找寻到了热液充填作用形成的碧玉而雀跃;在宝石山顶,了解了西湖由盆地-海湾-潟湖-淡水湖的形成过程,在俯瞰西湖美景的同时体验到了将地质景观与科学理论相结合的乐趣。
下午,SOED国重室的多位工作人员分别带领大家分两组参观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Argo数据中心、仪器设备共享中心以及小球大世界海洋科普展台(图2),亲密接触了书本上介绍的海洋各类观测仪器设备。
图2 海洋二所SOED国重室仪器设备参观:
a)卫星天线;b)卫星数据处理中心;c)Argo中心;d)小球大世界展台
10月11日,同学们来到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的六堡试验基地(图3),参观了杭州湾等多项物理模型。之后,大家观看了钱塘江大潮的介绍视频,对其特征和形成机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下午,大家前往嘉兴市老盐仓领略了一线潮的磅礴气势以及该地特有的回头潮,通过现场观潮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应用。
图3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参观学习:
a)和b)六堡试验基地参观;c)老盐仓听取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的讲解;d)现场观看老盐仓一线潮
10月12日,师生一行来到了本次实习的最后一站——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图4)。车助镁主任向大家介绍了预报中心的主要职责、海洋观测网、数据分析及处理的具体过程,以及近几年浙江沿岸的海洋灾害的预防等情况,使大家更深刻地认识了海洋监测预报对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此外,同学们还参观海况预报演播室,非常新奇地体验了海洋预报节目的制作环境。
图4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参观学习:
a)听取浙江省海洋观测网的讲解;b)和c)参观海况预报演播室;d)听取预报中心构成及业务介绍
本次毕业实习参观的三家单位的性质、职能与环境均有差异,同学们在短短的四天里切身了解到了海洋科学多方面的情况,激发了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为明确未来学习目标和自身发展方向有很大帮助。最后,特别感谢三家单位对本次毕业实习的安排和大力协助!(供稿人:龙上敏,丁腾;审稿人:白学志,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