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院首届博士后出站报告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19-01-18 浏览次数: 1776
 

  2019115日下午海洋学院首届海洋科学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在电气馆507室举行,胡子峰博士顺利出站。报告会邀请到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中国海洋大学刘秦玉教授河海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齐义泉教授、副院长白学志教授、程旭华教授、徐青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专家。报告会由齐义泉教授主持。

  报告会伊始,合作导师齐义泉教授介绍了胡子峰博士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充分肯定了其认真进取的工作态度。随后,胡子峰博士以《冬季风期间黄海暖流及台湾海峡海表环流变化特征研究》为题作出站报告,汇报了其博士后在站期间的主要研究结果。针对现场测量和卫星遥感技术难以刻画大范围同步的海表环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短时间尺度演变过程的问题,胡子峰博士通过对多年静止轨道海洋水色卫星(GOCI)逐小时的遥感观测资料分析,发展了利用静止轨道海洋水色卫星探测海表潮流与环流的新技术方法,实现了对近海海域海表潮流与环流大范围同步、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观测,清晰地刻画了东北季风期间大范围、高空间分辨率的黄海暖流与台湾海峡海表环流变化特征;发现了强北风松弛期间向北入侵黄海的表层流(即黄海暖流)与东海陆架上出现的一支较强北向表层流相连,并指出了黄海暖流的形成主要与冷锋过境期间海表风场由强北风迅速转为到弱南风有关,而东海陆架上向北的表层流与沿岸开尔文波相关;在台湾海峡,通过分析多年的日平均海表环流遥感观测资料,证实了Oey et al. (2014)提出的关于东北季风期间台湾海峡海表流场具有三种类型的假设理论:即强东北季风作用下向西南方向的流动,弱东北季风作用下东北方向的流动和中等强度东北季风作用下的跨海峡东向流动,此外,进一步评估了国际上两大业务化的全球高分辨率(1/12°)海洋数值模式(HYCOM & CMEMS)在台湾海峡海表环流模拟的准确性。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近海海流动力学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过程,而且可为区域海洋模式验证和数据同化提供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海表流场资料。此外,对海上搜救、海洋航行、环境监测、军事活动等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汇报结束后,专家们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出站报告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此外,专家们对胡子峰博士后续研究重点亦给出了指导性建议。经专家组讨论表决,一致认为胡子峰博士圆满完成了博士后期间的工作任务,一致同意其以特优成绩通过博士后出站考核

    胡子峰博士是海洋学院第一位出站的一类(师资)博士后。在站年期间,胡子峰博士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江苏省博士后基金等5项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主流刊物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一区TOP)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二区TOP)。(供稿:鲍威;审稿:徐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