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一:我国海洋灾害预警报技术进展

发布时间:2016-04-16浏览次数:1286

报告人:于福江研究员,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副司长,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等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事气象水文技术专家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副主席,国际应急管理学会(TIEMS)会员,JCOMM海浪与近岸海洋灾害预报专家组成员。
时  间:2016年4月15日下午4:00
地  点:芝纶馆308
报告人简介:
     于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风暴潮、海啸的预报技术研究和业务化工作,是我国风暴潮、海啸数值预报技术研究和业务化应用的知名专家和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海啸预警研究第一人”。先后主持过国家863、“十五”、“十一五”等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和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等。在他的带领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创建了我国新一代风暴潮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我国海啸预警研究和业务化体系。在他的推动下,国家海洋局海啸预警中心成立,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海啸预警事务,在他的主导下,太平洋海啸预警与减灾系统政府间协调组第25次大会同意委托在中国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多年来,先后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编制多部著作。个人获得由 “海洋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所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于研究员研发的业务化风暴潮数值预报系统,使我国的风暴潮预报实现了从经验预报向数值预报为主的跨越。他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代高分辨率四维同化业务化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和第一代GIS支持下的风暴潮减灾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沿海风暴潮防灾减灾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目前高分辨率业务化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已推广到菲律宾、越南、马尔代夫、朝鲜、香港和澳门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海洋防灾减灾做出了贡献。
     于研究员建立了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适合于中国沿海的地震海啸数值模式、第一个太平洋海啸传播时间预报模式、第一个全球海啸传播时间预报模式和第一个南海定量海啸预警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其计算效率和设计思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海啸预警业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得到了中国地震局和一些国家的引用。
     于研究员长期从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业务工作,在多次强台风袭击我国沿海地区中准确判断,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沿海政府开展应急防御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有力支撑。尤其在2011年日本9.0级地震海啸发生后,发布我国开展海啸预警业务以来的第一次海啸蓝色预警,并经事后验证,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非常吻合,预报结论准确可靠。近年来,开创性的进行了风暴潮和海浪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为沿海开展海洋灾害应急疏散和防御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