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二十六:Implication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their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the Arctic and northern Pacific Oceans

发布时间:2017-05-09浏览次数:755

报告题目:Implication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their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the Arctic and northern Pacific Oceans

 

报告人:陈立奇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电气馆307

 

时间201751214:30

                                                                                                

报告人简介:

陈立奇,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1981年赴美国留学,是我国首批赴美国学习全球变化科学的学者之一,先后参与太平洋、大西洋和新西兰北岛等全球性的海气交换实验(SEAREX),198312月回国组建海洋大气化学研究组,1994年任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和中国极地考察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长,2002年组建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陈立奇长期从事我国海洋和极地考察管理和科研工作,出任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队和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首席科学家,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开拓了我国海洋大气化学研究新领域。他领导团队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气系统立体观测平台和信息平台,研发走航和原位观测工程技术,获得了多项国家授权专利,系统地开展碳、氮、硫、铁等海-气通量观测研究,对极区化学物种的海-气循环及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中提出了引起国际关注的新认知。先后主持和实施了国家科技专项、国家社会公益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等。在国际著名美国《科学》、《地球物理研究》、《环境遥感》、《大气科学》和英国《自然•气候变化》、《科学报告》、《深海研究》、《大气环境》及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杂志发表论文250多篇(60多篇SCI),编著17部,11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其中一等奖6项)。在执行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海洋大气局合作项目“中美极区碳循环合作研究”中,与美国科学家联合在美国《科学》发表题为“北冰洋无冰海盆区CO2吸收能力下降”论文,被英国《自然》网的评述认为“标志着中国气候科学研究正在走向成熟,也是来自中国第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气候研究之一”;在英国《自然•气候变化》发表题为“西北冰洋酸化水体快速增长”论文,揭示了气候变化驱动着北冰洋大范围的酸化水快速扩张的机理,预测将在本世纪中叶覆盖整个北冰洋,通过示踪方法和模型模拟揭开了太平洋入流水增加并快速形成“腐蚀性”的酸化水体是北冰洋快速酸化主要驱动力,为“海洋酸化没有边界”提供重要证据,其结果将对北冰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