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韵大讲堂】第二百七十八期:深海中微子与动力过程协同观测

发布时间:2025-04-18浏览次数:23

报告人:田纪伟  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下午2: 00

报告地点: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闻天馆203会议室

主持人:宋翔洲  教授


报告人简介:

田纪伟,中国海洋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863计划(九五至十二五,4个五年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和海洋监测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边海防工作先进个人等多种奖励和荣誉称号。长期从事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及其相关的仪器研发、观测与交叉研究,目前在NC、JPO、GRL、JGR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际发明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8余项。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了5次马里亚纳海沟/雅浦海沟综合观测试验,构建了国际规模最大区域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在海洋深层环流、中尺度涡、亚中尺度过程、内波、湍流混合等多尺度动力过程及其生地化效应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获2019年度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1位),先后5次入选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或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报告简介:

中微子是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不带电荷,仅与周围物质发生弱相互作用。它在恒星内部过程、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与周遭粒子碰撞等过程中产生,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被誉为宇宙间的“幽灵粒子”。宇宙天体生成的中微子具有能量高和通量低等特性,因此需要屏蔽射线效果好的大规模中微子观测网。深海是构建大规模中微子观测网最经济可靠的天然实验场,深海中微子探测对了解宇宙中天体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核安全监测、地球内部结构层析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能量串级与物物质循环是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前沿方向,而深海中微子探测所需的10-100米水平分辨率的潜标观测网为突破该方面的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近期,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中科院高能所、声学所等单位发起了“海星计划”,在中国南海顺利完成深海中微子与动力过程协同观测潜标的首次布放,并成功接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开始实时运行。该报告将系统介绍深海中微子与动力过程协同观测的意义、进展及其相关展望。